:
第一章 行业概况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证券的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募集公募基金,发起人募集公募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优缺点,其健康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社会公众,即社会上不特定的投资者;私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少数特定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表: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差异
1998年3月27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我国第一批公募基金,随后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别发行金泰基金和开元基金,拉开了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序幕。一开始,公募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这种封闭式运作有利于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和流动性安排,也有利于基金公司获得相对稳定的管理费收入。随后,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于2001年成立。该类基金具有流动性好、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等优点。其独特的赎回机制也有效约束了基金管理人。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和基金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格局。截至2020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0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约7倍;数量已达7400余个(A/B/C合并统计),较2010年增长9.5倍。
从封闭式和开放式分类来看,开放式基金占比接近9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下面我们也将以开放式公募基金为研究对象来开展评价研究。
从投资类别来看,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超过8万亿元;其次是债券基金,规模超过5万亿元;个人投资者青睐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往往跟随股市表现同向波动,受益于2020年A股牛市,这两类基金规模屡创新高,逼近5分别为1 万亿和2 万亿。
从近十年规模占比变化来看,货币市场基金自2013年余额宝推出后迅速增长,规模从6%增至40%;债券型基金占比提升至25%,成为第二大基金类型;近十年来股票基金整体规模变化不大,在1万亿到2万亿之间波动,占比从50%以上下降到10%以下;十几年来,规模已经超过股票基金,占比略有下降。
图:2010年各类基金占比
图:2020年各类基金占比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商业模式分析
根据资源禀赋的差异,目前公募基金行业逐渐分为两类模式:一是全能模式,即基金公司凭借资源实现投资渠道的全方位覆盖。丰富的资源支撑,依托规模优势逐步强化竞争优势;另一种是精品模式,基金公司将核心资源集中在资源有限的特定领域,如主动管理、指数投资、量化投资、货币理财等优势领域,在特定领域实现战略突破。追踪。
图:公募基金的两种模式
全能型模式
满足目标客户所有金融需求的全方位模式。全能模式是大型基金公司目前致力于的方向。所谓全能,是指集体理财、专户理财、财富管理、企业服务、私人银行、对冲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和专项基金等全面覆盖和发展,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各个级别的客户。全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业务资质和牌照齐全,产品体系能够充分满足目标客户的金融需求。此类基金具有一定的渠道和研发优势,但同时对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在公募基金行业享有盛誉的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如今已经具备了向全方位基金管理公司转型的基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华夏基金共有基金197只,基金净值6572亿元。基金类型包括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市场基金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可以满足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而易方达基金共管理199只基金,基金净值9189亿元。产品基本全覆盖,结构更加均衡。公司还管理多个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并被多家大中型企业认定为年金投资管理人。
精品化模式
优质模式聚焦优势投资品种。精品模式主要是指基金公司将业务、渠道、服务、人才等全部资源集中于某一重点业务,在投研能力上集中投资于单一市场,投资方向相对清晰、单一。风格。在服务和营销渠道上注重特色服务,强调营销和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贴近性,通过深耕单一产品、单一市场获得超额回报。这类基金公司具有相对独特的渠道优势,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发行。
例如,天弘基金与阿里系合作后,通过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迅速扩大规模,并超越华夏成为管理份额净值最大的基金公司。此外,以华泰柏瑞基金为代表的量化投资模式表现也较为突出。 2019年主动量化投资规模行业第一,收益表现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2.2 科技发展
金融科技赋能已进入创新融合阶段,打通全业务流程、全产业链。过去,金融行业技术底层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几轮演进。第一阶段重点关注后端IT技术建设。代表性应用包括核心交易系统、会计系统、信用系统等;第二阶段重点是渠道变革,即前端服务线上化,完成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典型应用包括网上银行、互联网保险等;目前正处于聚焦金融科技赋能的第三阶段,强调全业务流程、全产业链环节的应用改革,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增强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立足广阔流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拓展业务边界。
图:金融科技底层核心技术图谱
金融科技赋能业务流程
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基金公司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核心技术服务商、数据管理者、信息服务商构建数字化系统,整合多维度销售渠道,扩大用户覆盖范围,基于海量数据形成对用户的深度洞察。有效接触潜在客户的工具。此外,在产品端,可以通过基金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进行场景关联和流程优化,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募基金数字化运营架构,实现客户服务的提升和升级。系统。
行业正走向深度技术赋能阶段,龙头基金或将积累先发优势。从科技赋能金融的路径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已逐步进入智慧金融阶段。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变革公募基金营销、风控、投研、投资等领域。客户服务、产品创新、客户管理等环节。随着科技深度赋能行业,将逐步引发资源、信息和用户群体的高流动,加速行业竞争和生态格局变革。借助更充足的资源投入和优秀的研究能力,领先的基金公司可能会积累先进优势。
金融科技助力风险控制
纽约梅隆银行的INFORM管理系统在其风险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纽约银行梅隆银行所有分行的业务数据均通过总行集中处理。 INFORM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资产交易、结算、信息查询、报表服务等多项功能,可实现24小时实时处理。 INFORM系统的功能包括报表服务、资产管理、账户管理、信息查询四大模块。在资产管理模块中,只要在授权权限范围内下单或查询交易,INFORM系统就会自动通知资产管理银行或托管银行清算部门进行结算。每笔交易的详细交易金额和账户余额可以通过INFORM系统动态查询。并下载声明。金融科技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
阿拉丁推动贝莱德风险管理平台整合。贝莱德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率先专注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先后开发了风险管理系统、阿拉丁系统(Aladdin)、贝莱德解决方案等系统,其中阿拉丁系统旨在利用人力资源、市场数据IT技术为投资经理提供实时资产管理。阿拉丁将投资组合管理、交易、风险分析和操作工具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帮助投资机构实现明智的投资决策、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投资规模。
2.3 政策监管
法律法规
近年来,为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创新金融市场,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市场发展。公募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迎来了开放创新时期。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政策措施中,将外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比例放宽至100家。 %由2021年提前至2020年。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的通知》。嘉实、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华、中欧等基金公司已申请试点并完成备案。 2019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我国全面实行证券发行注册制,这使得公共资金更容易竞标多元化。
图:公募基金行业近期重要政策汇总
行业自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6月6日,是由基金行业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级机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协会秉承“服务、自律、创新”的理念,自觉接受会员大会和理事会的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协会章程开展工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督指导和协会理事会的指导下,竭尽全力为会员服务,通过协会的共同努力,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所有成员。截至2013年11月1日,基金业协会共有会员555名。
2016年2月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登记备案要求更加严格,同时规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的三种情况。即: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完成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未备案第一个私募基金产品;注册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5月1日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注册时间不满12个月且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2016年8月1日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职责包括: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和其他有关机构报告会员的建议和要求;为会员提供服务,组织投资者教育,开展行业研究、行业宣传、会员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制定并实施行业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的执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调解会员之间、会员与投资者之间的经营纠纷,促进行业诚信建设,树立合规经营理念,纪律处分将给予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团体章程的;受监管机构委托,制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实施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资格管理,组织业务培训;根据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授权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章 行业发展与市场现状
3.1 行业财务分析
图:行业综合财务分析
图:行业历史估值
图:指数市场表现
估值方法可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盈率、市销率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销率估值法销售比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贴现现金流估值法、NAV净资产值估值法等。
图:主要上市公司
图:中信证券主要业务构成
图:东方财富主营业务构成
3.2 风险因子分析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和比率变化的不确定性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可观察变量(如利率、信用利差、汇率)和间接可观察变量(如波动性和相关性)。市场风险包括经济状况、消费模式和投资者预期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投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市场变化可能导致子基金可赎回单位净值大幅波动。金融工具产生的最大风险与其公允价值相称。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波动对生息资产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外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价值随外汇汇率变动而波动的风险。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子基金无法通过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履行与偿还金融负债相关的义务的风险。
信用及交易对手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子基金因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未偿还金融工具产生损失的风险。
:
3.3 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老百姓的金融需求成为刚性需求,公募基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7913只,比上年增加1369只,同比增长20.92%。
图:2015-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及增速
2020年,我国封闭式基金数量为1143只,占比14.44%;开放式基金数量6,770只,占比85.56%,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3,195只,占比47.19%,债券型基金数量1,713只,占比25.30%其中,基金数量为1362只,占比20.12%;货币市场基金数量为332只,占比4.90%;QDII基金数量为168只,占比2.48%。
图: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占比
近两年公募行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力量迅速崛起。未来,公募基金市场的呼声或将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规模19.8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2万亿元,同比增长34.7%;截至2020年末,我国公募基金份额17.0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封闭式基金份额为2.40万亿股,开放式基金份额为14.64万亿股。
图: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及增速
近两年,市场经历了结构性牛市,呈现出“个股不如基金”的走势,公募基金的竞争力凸显。即使是疫情也未能给炙手可热的公募基金市场降温。 2020年3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市场上共设立了79只公募基金。随后几个月,继续保持10只新基金的设立速度。 2020年12月,新设立公募基金40只。
图:2020年中国新设立公募基金规模
2020年,我国封闭式基金份额为2.4万亿,占比14.07%;开放式基金份额14.64万亿,占比85.95%,其中货币市场基金份额8.09万亿,占比55.28%。份额2.79万亿股,占比19.03%,债券基金份额2.47万亿股,占比16.85%,股票基金份额1.19万亿股,占比8.15%,QDII基金份额0.10万亿股,占比0.69%。
图: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占比
:
3.4 竞争格局
近年来基金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2007年,证券市场迎来单边上涨。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小基金公司追赶,CR3、CR10大幅下跌。 2008年至2014年,行业处于犹豫期,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博弈开始加剧,行业集中度企稳下降。
2014年以后,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对机构投资者的现金管理作用凸显,货币市场基金特别是天弘基金的大量销售,以及叠加基金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差异,资产管理的马太效应产业兴起,产业集中度开始显现。恢复的迹象。但2017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影响,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2019年底,CR3和CR10的份额分别达到17.8%和41.5%。截至2020年6月末,CR3和CR10的份额分别达到18.3%和35.3%。 CR10的下降表明行业竞争正在加剧。
图:近十年基金行业市场集中度
基金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基金产品竞争日趋激烈。货币基金的发展促进了基金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各基金公司的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从2015年底到2020年5月,基金公司平均份额从769亿上升到1137亿,基金数量几乎翻倍,单只基金份额稳定在略高于20亿的水平。变本加厉。
机构投资者比例自2015年以来大幅扩大,近两年略有下降。 2007年以来,基金持有人结构更加制度化。机构投资者占比从2007年的8.9%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28.4%,2015年上升至56.3%,首次超过个人投资者占比。比较。虽然自2017年以来受外包新规等监管政策影响,近两年机构投资者占比有所下降,2018年小幅下降至47.3%,但2019年回升至49.4%,保持较高水平全面的。
基金和子公司专用账户是接收机构资金的主要载体,各有侧重。基金账户主要承接主动管理外包。在2015年资产短缺、缺乏优质投资标的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凭借专业的投研能力和透明的产品结构,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投资选择。境外资金通过定制公募基金流向公募基金,进而促进基金账户快速扩张。基金子公司专用账户主要承接渠道业务。 2012年底以来,基金子公司凭借牌照和体系优势,抓住非标投资需求扩大的契机,成长为渠道业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
3.5 中国参与者
中方参与者主要包括:天弘基金、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华安基金、长江基金盛基金、兴业证券基金、长城基金、新华基金、平安基金等
易方达基金
易方达基金成立于2001年,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盈峰控股各持股22.65%,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2.7万亿元,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秉承“深度研究驱动、时间沉淀价值”的投资理念,在主动的股权、指数、债券等投资领域全面布局,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荣获“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十大明星基金公司”、“金基金”等奖项,产品多次荣获金牛奖、晨星奖等荣誉。受益于此,公司非货币规模自2015年起稳居行业第一,2021年底达到1.19万亿,市场份额为7.48%,较2014年低点
4.71% 增加2.77pct。与此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也相应提升,2020年净利润27.5亿,ROE达24.5%,均创历史新高。
易方达主动股权型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平均年化净值增长率为16.27%,远超同期上证综指2.51%的年化增长率。公司活跃的权益体系支持不同策略、不同风格的投资团队独立运作。大平台提供深度投研支持,将自身风格特色发挥到极致。因此我们看到,除了2015年易方达基金凭借重仓增长拿下同类别冠军外,近两位张坤、肖楠等众多明星基金经理在2019年的消费风格市场也崭露头角每个赛道都有大师,让多种风格并存是易方达基金的鲜明特色,也不断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回报。
除了优秀的主动权益外,固定收益业务也是一大亮点。其固定收益业务和行业领先的多元资产投资业务,为易方达基金在业绩和规模上均稳居第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位副总经理胡坚和张庆华的带领也同样出色。 - 业内知名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固定收益净负债和现金管理资产规模为8777亿元。其公开发行债券自成立以来7.4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远超同期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4.39%的年化净值增长;多资产投资管理主张通过大类资产配置获取收益,主要通过股票与债券的配比、债券期限和品种选择等。管理的资产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其“固定收益+”产品行业领先,深受投资者喜爱。易方达债券基金规模已从2013年的135亿增长至4526亿,占总管理规模的27%、行业市场份额的6.6%。如果考虑部分债务混合型基金,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中欧基金
中欧基金旨在打造“专注长期业绩的主动投资精品”。凭借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和出色的长期业绩,连续7年荣获“金牛基金公司”称号。 “用长期业绩说话”的品牌理念深入投资者心中。其最早推出的权益类产品中欧新蓝筹、中欧新动力、中欧新趋势自成立以来回报率分别为648.19%、530.78%和323.42%,大幅跑赢同期基准的82.23%、71.96%和100.42%。同一时期。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首批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之一。公司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为后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投资团队成员稳定,平均工作经验超过16年。
公司的投资和研发结构非常有特色。早期招募行业领军人物组建业务部,后调整打造统一研究平台,为基金管理人提供单向服务。现在,投研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科研人员。与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氛围。公司长期匹配成长型、价值型、成长价值混合型、大盘、小盘等不同风格的投资研究员能力圈。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性格找到自己的领域并不断完善。战略精品之路——已逐渐从“大人物大本营”走向“黄金团队”。在老将的支持下,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带头。 Wind数据显示,人均管理资产149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56亿。
如果按照股票+混合模式估算主动权益规模,中欧基金截至2021年底以3844亿规模位居行业第五,市场份额为全行业4.54%。早在2016年,规模仅为394亿,排名第33位,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7%。由于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较高,预计公司2020年营收35.16亿,净利润6.59亿。
华夏基金
华夏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定位为综合性、全方位的资产管理公司。其服务范围涵盖多个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构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涵盖华夏香港、华夏资本、华夏财富管理平台的多元化资产组合。公司以专业、严谨的投资研究为基础,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 2020年1月4日,荣获2020年度《财经》常青奖“可持续发展贡献奖”
。2021年11月,拿到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批文,饮得“头啖汤”。 公司管理着2只封闭式基金、14只开放式基金、1只亚洲债券基金和多个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组合,是国内管理基金数目最多、品种最全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07年9月,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2100亿元,是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多年来公司资产规模、综合实力等始终保持着业内前三名的领先位置。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所做的2006年前半年"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中,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45家参评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十,在股票资产规模过50亿的11家公司中排名第二。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截至2006年10月,累计为投资人分红超过65亿元,是分红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华夏基金为投资人现金分红11.64亿元,居全部基金公司之首。 华夏基金旗下成立在一年以上的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的开放式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均超过80%,多只基金投资业绩领先同业。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312.67%,是全部基金中最高的一只;净值增长率为69.70%,在全部大盘封闭式基金中排名第一。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109.73%,净值增长率为109.50%,在全部股票基金中排名第一,晨星评级为五星级,基金创造了中国内地首只净值增长率“年内过百”的奇迹。华夏红利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80.13%,净值增长率为79.18%,在全部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五,晨星评级为五星级。2006年11月10日华夏红利基金单位现金一次性分红0.5元,创下了基金单次分红纪录新高。华夏回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89.77%,净值增长率为65.47%,在全部混合平衡型基金中排名第六。截止2006年华夏回报基金共为投资人现金分红十三次,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单位分红高达0.4869元。华夏现金增利净值增长率在全部货币市场基金中排名第二。